金融开放步伐加快 外资机构在华投资“新版图”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桥水基金近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注册登记,让本轮外资机构来华投资热潮更加受到瞩目。在分析人士看来,2017年底开启的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非常明确,开放力度、落地时点都有望超出预期。回顾

      桥水基金近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注册登记,让本轮外资机构来华投资热潮更加受到瞩目。在分析人士看来,2017年底开启的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非常明确,开放力度、落地时点都有望超出预期。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全球经历多轮金融危机,但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大方向从未改变。不过,截至目前,外资机构在华投资规模依然较为有限。数据显示,目前在华合资证券公司共13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约10%,总资产占比约5%、盈利占比约4%;银行方面,外资入股7家上市银行,其中3家上市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都为外资银行。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多家外资机构已向监管部门递交控股合资机构的申请;另一方面,近期外资机构密集来华走访,并纷纷表示增加投入或扩大投资的意向。“自2001年入世以后,我们基本就是按照这一路线图在推进的。”CF40高级研究员、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而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金融服务业效率。

      中信建投(601066,股吧)研报认为,加速对外开放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关键阶段,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二是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缓冲期来临的履约践行;第三,则是中国市场需要外资注入活力,学习西方银行的管理经验。

      新一轮开放兴起

      从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央行行长易纲的表态,中国监管层在多个重要场合陆续提到将大幅放开外资进入中国金融行业的投资比例。

      随着开放规则逐步落地,金融机构也纷纷采取行动。比如,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紧接着,5月10日J.P 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并表示拟持股51%。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金融开放,除了将取消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将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等等,监管层还提出了对多元金融的开放措施。

      比如,对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取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这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看到机会。纽约商品交易所理事会主席威廉(WilliamPuepura)认为,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风险管理需求提升,期货市场也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因为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一市场,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

      目前,外资入股7家上市银行,其中3家上市的第一大股东为外资银行。包括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新加坡华侨银行持18.58%)、杭州银行(600926,股吧)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持18%)、南京银行(601009,股吧)(法国巴黎银行持 14.87%)、北京银行(601169,股吧)(ING持有 13.03%)、上海银行(601229,股吧)(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持 6.48%)、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汇丰持18.7%)、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持 0.18%)。

      

      目前合资券商数量由13家,去年总计营收185亿,占全行业3113亿的5.9%;净利润41亿,占全行业1130亿的3.6%;总资产3093亿,占全行业6.14万亿的5%,净资产662亿,占全行业的3.6%。

      这些券商包括,中金公司(GIC持4.49%、TPG持4.10%、名力集团持2.92%)、瑞银证券(瑞士银行持24.99%)、中银国际(中银国际控股持37.14%)、高盛高华(高盛亚洲持33%)、瑞信方正(瑞士信贷持33.3%)、中德证券(德意志银行持33.3%)、东方花旗(花旗亚洲持33.33%)、摩根史丹利(002588,股吧)华鑫(摩根士丹利持49%)、华英证券(苏格兰皇家银行持33.3%)、申港证券(民信金控持15%、民众证券持15%、嘉泰新兴资本持4.85%)、华菁证券(万诚证券持49%)、汇丰前海证券(HSBC持51%)、东亚前海证券(东亚银行持49%)。

      对于当前的金融深化开放,国际机构反响积极。“目前,我们也计划将在中国设立51%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因为我们在这里看到很多机会,市场依然在增长。虽然有很多非常强劲的中国金融机构,但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被完全覆盖,我们非常期待来到中国市场。”野村控股亚洲执行董事长饭山俊康(ToshiyasuIiyama)本周在青岛表示,从日本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开放看上去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但实际带来的是金融产品与科技。

      “那时候进入日本的外资金融机构里,工作的都是我们曾经的同事,他们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得以在市场上传播。”饭山俊康说,接下来就发现面对的不是血腥的竞争,而是市场本身反而变得更大了。

      外资准入逐步放开

      早在2001年加入WTO时,中国便做出了逐步开放金融业的承诺——银行业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限制;证券业三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股债承销业务,外资比例可达 1/3;保险业承诺加入时外国非寿险公司可控股 51%,2 年后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设立独资子公司。

      据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观察,2004年之后比较突出,一批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随着境内银行在香港陆续上市,为外资购入我国银行股份创造了条件,外资通过购买 H 股以实现对银行的控股。”他分析认为,2004 年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预期到未来业绩会有巨大增长,股票收益也随之上升,因此外资纷纷选择控股我国银行。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银行流动性告急,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在外资自身陷入经营危机和流动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高盛撤出工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撤出中行、美国银行撤出建行;同时,外资和我国银行的合作未达预期,外资未能获得市场准入,中资未能获得先进技术,从而结束了与股份行的合作关系,西班牙对外银行撤出中信银行(601998,股吧)、Newbridge 撤出深发展、德银撤出华夏。

      但是如前所述,还有很大一部分外资机构没有撤出,继续留在中国发展。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会主席Ralph Hamers(海默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ING自1993年进入中国,2005年与北京银行合作,成为北京银行的股东和战略投资者。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过去很多全球性金融机构离开了中国,但ING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基于近期开放政策出台,他们又再考虑进一步扩大投资的措施。

      而且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外资准入逐步放开有助于增强证券行业服务效率及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金公司6月12日发布研报认为,外资券商准入扩大,对传统经纪、自营、PE以及境内投行业务方面影响非常小,对资管和财富管理业务有一定影响,因为外资投行、资管公司以及本地银行多重竞争下,中资券商在投研、渠道、综合资产配臵方面尚不占优。权益及 FICC 产品业务方面,外资虽在产品创设上具备明显优势,但因资本流通受限及市场工具尚未完善,短期影响尚具不确定性;随着市场改革深化长期影响或较大。

      据中金公司统计,约13家国际投行或满足在华设立控股券商的条件,其中,瑞银、野村、摩根大通已向证监会提交设立控股券商的申请,花旗、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汇丰当前已在中国境内参股证券公司,其余还有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巴克莱、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渣打集团。

      而外资银行准入扩大,对国内银行业发展也有多方面意义。据杨荣分析,对外开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降低运营成从而提高利润,另一方面,可向外资行学习防范风险的经验,外资银行对混业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有丰富的经验。

      “银行业进一步开放对我国上市银行影响有限,外资银行反客为主的情况并不会出现。”他认为,随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放开,有外资股东的城商行未来发展空间大,特色的中小银行或将迎来外资行入股潮。

    关键词:

    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外资银行,持股比例

    审核:yj22415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