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QDLP其他类私募管理人完成登记 盘点14家入华外资私募的惊人背景
摘要: 自7月份以来,协会再次通过5家QDLP的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申请,这是继6月份路博迈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功登记以及桥水入华引起轩然大波之后的最新动态,数量之多也是有点小小的出人意料,
自7月份以来,协会再次通过5家QDLP的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申请,这是继6月份路博迈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功登记以及桥水入华引起轩然大波之后的最新动态,数量之多也是有点小小的出人意料,可以看出私募行业也在不断地对外开放中,通过引入国外优质资源产生的“鲶鱼效应”,推动国内私募行业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国内与国内私募管理人同台竞技,到底谁能更胜一筹?
本文为大家盘点这5家新增的QDLP基本情况以及此前入华的14家外资私募惊人背景。
一、5家QDLP完成其他类私募管理人登记
协会本次通过的5家QDLP分别为安本标准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博汇智(上海)海外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来益财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安联寰通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宏利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QDLP登记情况
根据在中基协登记的信息显示,这5家管理人有4家的注册/实缴资本均为200万元人民币,其实是远远低于国内私募管理人登记时对资本金的要求的。在登记时效上看,从公司成立到完成登记,在3-7个月不等,均为2018年以来筹备成立并登记的。
据数据统计,这5家QDLP均采用了相同的股东架构,即首先由外国地区或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在大陆设立一个法人独资类投资管理公司,然后再全资成立该QDLP企业,并在中基协进行登记。
股东情况
自从去年10月份以来,中基协暂停了其他类私募管理人登记,而后,关于其他类管理人的各类信息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今年6月19日,路博迈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其他类管理人,系自去年暂停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以来的首家。该消息曾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被许多人误解为“中基协重启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随后,中基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在协会进行管理人登记的特别说明》,指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发布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实施办法,QDLP的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应当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鉴于此类跨境私募基金投资业务试点的投资范围涉及境外的证券、股权和另类投资等多个领域,按照《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三)》规定的专业化经营原则,目前,QDLP管理机构可登记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在此次新增的5家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页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基协均做了特别提示:该机构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管理机构。
那什么是QDLP?即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允许注册于海外并且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基金向境内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并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换汇出境投资于海外市场。
2012年4月,上海启动QDLP试点工作,发布《关于本市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沪金融办[2012]101号),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上海成立外商投资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并发起设立海外投资基金企业,由上海市金融办审定试点资质并批复购汇额度,成为试点企业后向境内合格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换汇出境投资海外二级市场。
2013年6月第一批获得试点资格的6家境外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共计获得3亿美元额度;2015年3月5家境外资管公司获得第二批试点资格,额度每家1亿美元共计5亿美元,同年10月,4家基金公司获得第三批试点资格,包括上投摩根和广发钧策等,与第二批一样,额度均为1亿美元。2015年末以来,由于“控流出”管制,QDLP一度陷入停滞,直到2018年2月份才重启。
二、10家外资私募已发产品
有统计显示,自2017年1月起至2018年7月底,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施罗德、贝莱德、安中、桥水、元胜、毕盛等14家外资机构先后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并已有10家发行了产品,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6只,涵盖了主动选股、量化选股、绝对收益、固定收益等多种策略,其中以投资于A股市场的产品居多。如富达、瑞银已经分别备案了3只产品,英仕曼、惠理各自备案了2只产品。这些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后,大部分产品目前还看不到业绩。但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首家布局A股的外资私募产品富达中国股票一号私募基金亏损了近10%,一度亏损甚至达到14.29%。
这些年,进入中国的这些外资私募从背景来看,都是全球重量级着名资管机构,擅长领域或对冲、或ETF,各有侧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这14家外资私募的背景。
1、富达利泰(美国)
富达国际旗下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在上海成立,并于2017年1月3日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此项资格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
富达利泰背后的母公司是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富达国际(Fidelity)。富达国际成立于1969年,于1981年设立香港办公室,专注于投资及研究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公司于2005年前后在上海、北京立办公室。该公司因曾经涌现出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而声名鹊起。
2、瑞银资产(瑞士)
瑞银资产管理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者之一,在中国已有20年历史。2015年8月,瑞银成立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是境外投资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客户服务平台,第一家拥有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PFM)牌照的国际资产管理公司。
瑞银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目前遍布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它在52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雇员约34%人在美洲工作,34%人在瑞士,18%人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中东和非洲,14%在亚太地区。瑞银集团(瑞银)在全球雇用了大约60000人。
3、英仕曼(英国)
2017年9月,继富达利泰和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之后,英仕曼成为第三个进军中国证券类私募领域的外资机构。英仕曼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英仕曼集团在中国成立的第二家外商独资企业。
全球最大上市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是一家英国另类投资管理业务集团,创建于1783年,距今已有234年的历史。这家待机时间超长的公司,在1994年登陆伦敦股票交易所。所谓另类投资,并不是说投资风格很“另类”,而是指投资标的有别于传统标的,如股票、债券和现金等,具体包括房地产投资、、对冲基金、艺术品投资等。
4、富敦投资(新加坡)
2017年9月,富敦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成为首家获得该资格的亚洲基金管理公司。而富敦上海的母公司——富敦资金管理则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从1989年至2003年公司成立之前,富敦的投资团队为淡马锡内部的资金管理部门,专门打理淡马锡的二级市场投资。目前,富敦的客户涵盖政府部门、养老金、保险、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等。
5、惠理投资(香港)
惠理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9日完成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惠理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23日,法定代表人关威,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其母公司惠理集团,是香港唯一的一家上市的基金公司,该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为数不多的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危机、科网泡沫破灭、SARS袭击等多次股坛地震仍然发展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
6、景顺纵横(美国)
景顺纵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13日,法定代表人为饶呈方,注册资本200万美元,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方。主要成员有Jeremy charles simpson、孙海峰、李小咪、饶呈方、郭慧娜。
景顺投资管理公司于1978年在美国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独立投资管理公司,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实现财务目标。公司透过结合各投资团队的独特投资管理能力,为全球零售、机构及高资产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策略及传播媒介。
景顺早在1962年就进驻了亚洲市场,成为区内最富有经验的投资企业之一,足迹遍步香港、中国、日本、澳洲、台湾、韩国、新加坡及印度,它亚太区的客户管理已经超过了920亿美元资产。
7、路博迈(美国)
2017年11月9日,路博迈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备案完成后,路博迈中国可以直接在中国发行和管理私募基金。
路博迈的创始人即为大名鼎鼎的罗伊·纽伯格(RoyR.Neuberger),美国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其来自94年投资生涯的《忠告》一书是基金从业人员的必读书之一。
路博迈于1939年成立,路博迈是一家独立的、由雇员控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向全球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以及高资产净值人士提供包括传统股票、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在内的各种策略,另外也提供投资组合顾问和理财规划等服务,路博迈的专长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各种创新型投资解决方案。截至2017年12月31日,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29亿美元,其中固定收益规模达到1301亿美元,股票资产1038亿美元,另类资产690亿美元。
8、安本投资(英国)
2017年12月,欧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机构、英国排名第一的公募基金——安本资产管理集团独资设立的安本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
安本资产管创建于1983年,总部位于苏格兰的阿伯丁,目前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6间分支机构,核心业务涉及股票、债券、另类投资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管理,服务客户包括政府和企业养老金、央行、金融机构、慈善团体、基金会和私人投资者等。
9、施罗德(英国)
施罗德投资在亚洲扎根超过40年,199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5年与【交通银行(601328)、股吧】联合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施罗德投资成为获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配额的境外资产管理公司。2015年正式进驻上海自贸区,成立全资子公司,并于2017年升级为外商独资投资管理公司(IM WFOE)— 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施罗德(Schroders)是一家英国跨国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804年。该公司在欧洲,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等27个国家拥有34个办事处和3000名员工。在全球管理资产达2,595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10、贝莱德(美国)
2017年12月28日,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BLK)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截至2018年06月30日为止,贝莱德管理的总资产达6.3万亿美元,涵括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替代性投资、不动产及咨询策略。
11、安中投资(意大利)
安中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在今年2月28日拿到PFM牌照,注册资本金为4300万元,实缴比例100%,属于外商独资的私募证券管理人。
安中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独立资产管理公司Azimut Holding在中国大陆的全资子公司。Azimut Holding自1989年以来一直运营资产管理业务,公司管理的AUM有400多亿欧元。Azimut Holding在全球拥有80位管理人员和分析师以及2000多位财务顾问。Azimut Holding2004年在米兰交易所上市(AZM.IM),是FTSE MIB的成分股。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涉及意大利、卢森堡、爱尔兰、土耳其、瑞士、摩纳哥、巴西、墨西哥、香港和上海、台北、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同时,它也是第一家获得QFII资格的意大利独立资产管理公司。
12、桥水基金(美国)
2018年6月29日,桥水基金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正式成为境内私募管理人。
目前,桥水基金为约350家机构管理着超过1600亿美元的资产,其客户包括各国央行、主权基金、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等。在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美国对冲基金的平均亏损达到19%,而桥水基金却能斩获正收益,得到市场瞩目。据社此前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桥水基金累计获得450亿美元盈利,一举超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堪称对冲基金教父的瑞·达利欧(Ray Dalio)。
13、元盛资本(英国)
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26日,而该外资私募在协会的登记时间为2018年6月29日,目前员工11人;公司法人柯瑛铭,曾在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期间任职于瑞银集团香港分部分析师,2011年2月至2017年6月任职于元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运营主管,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任职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运营主管。
元盛资本1997年10月在英国伦敦肯辛顿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CTA公司。成立时公司仅有三名员工,管理资产不到200万美元,截止2016年底在全球有400名雇员,其中超过130名研究人员,管理规模高达326亿美元。元盛在全球运用的CTA旗舰策略称作“全球多元化策略”,成立20年来累计净回报高达932%。
14、毕盛投资(新加坡)
2018年7月17日,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协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美元,实缴比例25%,属于外商独资私募,母公司为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毕盛资产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从初期的1000万美元逐渐增长到31亿美元。毕盛资产在2012年、2014年先后拿到QFII、RQFII资格,目前QFII业务拥有2.3亿美元额度,RQFII业务拥有15亿元人民币额度。
有限公司,资产,QDLP,亿美元,私募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