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刘杰:环保产业是PPP最大受益方向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常仙鹤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然之路。广发中证环保指数基金经理刘杰认为,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表明,在宏观经济向下调整的过程中,环保投资力度反而会加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逐步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然之路。广发中证环保指数基金经理刘杰认为,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表明,在宏观经济向下调整的过程中,环保投资力度反而会加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良性互动。未来环保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在PPP模式的应用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将逐步提速,最终遵循发达国家的成长轨迹,占比将越来越高,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环保是经济转型抓手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这已是连续几年中国GDP增速处于下降通道,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必然出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2年中国实现了9000美元的年人均收入目标。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往往就会伴随着经济换挡减速的出现,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正处在这一时期。

      近些年,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认识到环保和发展不是对立的,在经济寻求质变的过程中,政府有望通过环保产业这个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刘杰称,“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环境监测指标和考核目标,参与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改革转变,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环保投资达3.4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2%,占到GDP的3.5%。而在“十三五”期间,全国环保投入预计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

      PPP模式应运而生

      刘杰认为,环保产业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光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保守估计全国范围内就需要5万亿元的治理资金,再加上土壤治理,资金需要总量将超过10万亿。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光靠国家财政肯定无法解决。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负债率又比较高,在不增加地方债务的背景下,推进环保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开始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PPP模式应运而生。

      相对于政府经营而言,PPP模式合理规范引入社会资本尤其是上市公司参与民生环保项目,有利于项目财务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环保项目品质,有利于提升项目的生产效率和技术,长期可降低成本,走更为专业化道路,同时也可减轻财政负担,转而支持其他民生建设。对于具体项目而言,PPP在资金和合作模式的优势,可让项目的融资成本、融资效率和完工进度都能得到提高。

      具体到环保领域而言,有助于我国早日恢复和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环境水平。在所有PPP项目中,环保产业是最大的受益方向。据长江证券统计:截至6月末,环保类入库项目3144个,总投资额1.81万亿元,比3月末增加460个(1848亿元)。从项目数来看,环保类项目中污水处理项目占比最大(740个,23%);从投资额来看,生态建设和环境占比最大,金额达到4918亿,占比为27%。

      他说,总体而言,环保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在PPP模式的应用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将逐步提速,最终遵循发达国家的成长轨迹,占比将越来越高,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具备了中长期投资价值。但环保产业涉及领域众多且个股差异较大,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到个股投资机会,建议看好环保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主题基金,分享环保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

    环保,项目,产业,PPP,模式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