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
摘要: 【央行:实施平均法考核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东方财富网11日讯,为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中
【央行:实施平均法考核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 互联网11日讯,为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将存款准备金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既可以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缓冲机制,也有利于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答记者问
1、实施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的背景是什么?
答: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至今,我国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实行时点法考核,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需每日达到法定要求。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主要经济体央行均采用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方式给予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上更多的便利性,但也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具备了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基础。将存款准备金考核标准由每日达标改为平均达标,既可以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缓冲机制,增强灵活性,也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2、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对于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有何积极意义?
答:此次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采取小步审慎推进的做法,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时,辅以日终透支上限管理。实施平均法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而不是增强透支能力。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平衡好资金运用效率和流动性安全的关系,督促其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3、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会不会释放大量流动性?
答: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应对突发性支付的超额准备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流动性存在一定缺口时可以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在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此次改革基本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下一步,央行将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结合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解读】
有机构人士认为,这相当于变相降准。
央行公布以“平均法”替代原来的“时点法”来考核存款准备金。每日营业终了时,还给予了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透支上限。
这样,在流动性存在一定缺口时可以释放一定的流动性,在流动性充裕时基本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有助于货币市场的平滑,是一件好事。
李大霄:央行存款准备金改为平均法考核是利好
李大霄表示,此举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了缓冲机制,可以起到平滑货币市场波动的作用,增加了灵活性及可操作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算是一个小利好。
马鲲鹏: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是好事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在接受互联网采访时表示,“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这是在为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流动性管理创造真正市场化的监管环境,简而言之,是好事。”
民生固收:反映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
旧方法缺陷可能放大资金面波动,新方法平滑了因缴准时点引发的资金面波动,也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对应急备付金的需求,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汇率贬值压力下可能会加剧资金面波动,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也是维稳资金面稳的一个途径。资金面稳才能信用稳,考虑到实体产能过剩和大量借新还旧的融资主体,经济信用链条脆弱,银行信用派生意愿对实体经济稳定至关重要,这是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不管怎样,该措施反映央行维稳资金面意图明显,有利于投资者加杠杆,利好债市。
平安证券石磊:央行改革存准考核稳定了资金面
“新的准备金管理制度配合了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存款的日考核监管,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存款保持趋势一致即可,而且预留了1%的冲击垫,将在边际上小幅放松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要求。”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对记者表示,“这有利于降低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但利率趋势仍需看央行公开市场利率的变化。”
准备金,存款,考核,流动性,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