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进入焦虑期 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
摘要: 【中国银行业进入焦虑期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利润下跌、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现象较多,如今中国银行?业似乎进入了“焦虑时刻”。利润下跌、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现象较多,如今中国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进入焦虑期 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利润下跌、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现象较多,如今中国银行?业似乎进入了“焦虑时刻”。 利润下跌、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现象较多,如今中国银行业似乎进入了“焦虑时刻”。
不过,时至2016年年中,各家银行业绩陆续出炉,从已经披露的上市银行成绩单来看,相较2015年上市银行业整体承压,净利润增速集体在3%之下,2016年上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业绩呈现回暖信号,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突破了6%的增速,浦发银行更是以11.99%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大行方面,建行净利润增速为1.25%、交行0.9%、农行0.5%。
但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处境仍不容乐观。在息差上,受央行数次降息以及金融企业营改增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就连利润增长领跑的浦发银行净息差也同比下降28个基点至2.14%。
在资产质量方面,已披露的7家上市银行中,除中信银行外,不良贷款率集体攀升;此外包括中信、交行、建行在内的3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56.99%、150.45%、151.63%,接近监管的150%红线;同时上述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去年年底相比,均同步下降。
“目前银行还存在严重依赖息差的局面,息差收入占比过高,过快消耗资本,对经济周期过于敏感。”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在8月25日业绩发布会上称,这还是说明银行业体质虚弱,抗风险能力差。
周慕冰表示,在经济周期下行,银行经营从资产负债两段来看,负债成本在上升,而存量资产的质量在下降,增量资产的需求不足,整个银行还处于过苦日子的阶段。
“亲周期”的企稳迹象?
已发布的银行半年报显示,股份制银行业绩增速均超过6%,但业绩增速下滑态势仍在持续。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浦发银行上半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267.7亿元,同比增长11.99%;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122.92亿元,同比增长6.1%;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8.26亿元,同比增长6.08%;招商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352.31亿元,同比增长6.84%。而在今年一季度,上述4家银行业绩增速分别为24.37%、8.12%、7.13%、6.56%,其中浦发、平安、华夏银行业绩增速呈现下滑趋势。
作为一个亲周期行业,经济增长的“企稳迹象”才是从根本上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砝码”。
8月16日,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在2016中诚信债券市场论坛上称,经济增速自2010年达到11.4%后进入持续下行期,2016年上半年维持6.7%,处于25个季度的低点,但从增速下降幅度逐步收窄来看经济有筑底调整迹象。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也在平安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实体经济在进行了长达数年、数次的大规模调整之后,已经逐渐有“企稳迹象”。
“各地经济中,新经济成分的增长和需求非常活跃;另外产能过剩的一些行业,比如煤炭和钢铁,目前已经开始重新盈利,根据我们实际经营中反馈上来的信息,现在很多省份的二产(第二产业)已经开始上升,经济有企稳迹象。银行的表现就是利润的增长。”邵平称,但这个趋势有没有最终确立还不能下结论,依然要观察一段时间。
从宏观经济上看,今年1-7月,投资增速逐步降至8.1%,其中,民间投资2016年以来大幅收缩至2.1%,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但同时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等投资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房地产投资有一定反复。
此外,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基本维持在10.2%-10.3%,6月末增速超过投资;进出口下跌幅度二季度有明显收窄。
房贷扛起信贷增长大旗
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业务比重,且各家银行纷纷表态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投放力度。
“我们给买房的贷款,已经是给卖房的贷款的6倍了。”8月25日,建设银行董秘陈彩虹在建行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建行公布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下称按揭贷)余额3.18万亿元,新增逾4000亿元,同比增幅14.7%。不管是余额还是新增规模,均达到全国银行业第一。
“下半年,我们还会大力发展住房按揭贷款,保持全国第一的势头。”王洪章表示,虽然按揭贷款利率一般下浮4%-5%,但是很安全,收益是有保障的。
“农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了3110亿元,增长5.6%。” 周慕冰在8月25日发布会上也表示,下半年要不断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服务,以“房贷+”战略为抓手,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服务。
交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也表态称,下半年继续保持房贷投放势头。报告期末,浦发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达人民币6877.11亿元,较年初增加833.54亿元、增幅达13.79%。
与大行的存量增量相比,股份制银行的新增量也相当了得。招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48.71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154.16亿元,增幅达到23.1%。上半年招行贷款余额增加了2022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招行超过57%的新增贷款来自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浦发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379亿元,同比增加734亿元,增幅达到28%左右。而上半年同期,浦发银行新增贷款为2032亿元,也就是说浦发银行约有36%的新增贷款是依靠房贷拉动的。
尽管华夏银行小幅稳步投放,比去年末仅增加了40.32亿元,增幅为3.6%,但截至2016年6月末,华夏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也高达亿元,为1152.78亿元。
此外,已经连续多年压缩房贷业务的平安银行也在半年报中透露,持续通过产品创新、政策和资源支持,重点发展房贷业务。而截至6月底,平安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496亿元,比去年底增加约40亿元,增幅约8.9%。
从央行整个盘面数据上看,上半年全年新增贷款7.53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万亿;其中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就增加2.3万亿元之多。
进入下半年,7月央行发布数据,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房贷成为拉动新增贷款的唯一“马车”。
息差下降、不良上升掣肘
“和所有银行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最终让大家的‘段位’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的经营模式。”在邵平看来,检验经营模式调整成败的试金石就是净息差、净利差的持续改善,这才是真功夫。
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为赚取存贷款利差,净息差仍是考察银行盈利水平的“晴雨表”。
但半年报数据显示,招行、中信、华夏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45%、2.12%和2.48%,分别同比下降了15、20和15个基点,利润增长领跑的浦发银行也显示净息差同比下降28个基点至2.14%。
邵平在接受各媒体专访时表示,净息差、净利差指标的改善才是其最满意的部分:平安银行半年净息差达到2.79%,同比上升了8个基点,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32%,为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一季度的2.87%,平安银行第二季度2.71%的净息差,仍环比下降了16个基点。同样面临着净息差下滑的压力。
尽管交行并未公布息差情况,但交行行长彭纯在发布会上介绍称,交行在近期非常注重稳定息差,并且从两头控制,一来对资金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压低计息负债的成本;二来提高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以此来确保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全局上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76%;而到了2016年一季度,这一指标降至2.35%,降幅达41个基点。
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增长态势仍在延续。已披露的7家上市银行中,其中浦发、华夏、平安、招行、建行、交行不良率分别攀升了9、4、11、15、5、3个基点为1.65%、1.56%、1.56%、1.83%、1.63%、1.54%。
此外包括中信、交行、建行在内的3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56.99%、150.45%、151.63%,接近监管的150%红线;同时上述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去年年底相比,均同步下降。
“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并没有完全释放,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曾表示,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3年后才会出现风险,5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7年后会形成损失,因此银行业经营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比赛”。
银行,贷款,息差,增长,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