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热销 “抬轿”不如“坐轿”
摘要: 去年“炒股不如买基”的说法浮现,许多偏股型基金为持有人取得远超大盘的收益,而今年在股市大幅震荡的过程中,这一说法再度得到了印证和强化。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基金一度收益率超过60%,可谓技惊四座;而偏
去年“炒股不如买基”的说法浮现,许多偏股型基金为持有人取得远超大盘的收益,而今年在股市大幅震荡的过程中,这一说法再度得到了印证和强化。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基金一度收益率超过60%,可谓技惊四座;而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在10%以上,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3940.049,-144.83, -3.55%)(3940.0488, -144.83, -3.55%)的表现。公募基金的良好收益一方面受益于大盘特别是中小创、科技股的走强,另一方面也因此吸引了场外资金的加盟,带来增量资金进一步助推指数,形成“鱼帮水、水帮鱼”的循环效应。通过公募基金参与股市成为不少投资者入市的重要方式,新基金一日售罄的“日光”现象一再出现,比例配售也不再是新闻。新基金持续热销固然对股市是利好,但如果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过度追捧新基金特别是投向已经大涨再大涨板块的,也存在成为买单者的风险。如果根据新基金的动向,提前布局相关的老基金,从新基金的“抬轿”角色变成“坐轿”,反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为何“坐轿”比“抬轿”强?一则因为今年许多基金都有明确的投向,或挂钩特定的指数,或有相应的风格主题等。而同样主题或类似风格的老基金,有些已经在交易所挂牌数年,相比主动型基金,这些被动配置为主的基金仓位饱满,一旦新基金热销,成立之后建仓买入,就会让老基金的净值水涨船高,躺着就能赚钱;其次是此前为人诟病的ETF超额换购受限,新发行的ETF基金不再成为借道减持的出口,而是实打实成为增量资金的入口。今年半导体、新能源汽车、5G等科技类ETF基金热销引入巨量增量资金,对科技股的牛市有直接作用,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
由于存在募集期和建仓期,新基金在大盘整体上行的趋势中,很容易因为一路追买而导致持仓成本太高,充当为老基金抬轿的“轿夫”。如近期发行规模超百亿元的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就对场内的老基金智能汽车、新汽车有明显的抬轿效应。在这家百亿元规模基金12天的募集期间,两家老基金的净值增长超过了11%,智能汽车的场内交易价格更一度出现大幅溢价。如果用认购新基金的资金去买老基金,无疑收益率会更高。此外,散户投资者通过证券账户买入场内老基金的交易成本也比较低,资金量较少也不会影响建仓速度,买老基金无疑划算许多。
为何买老基金更划算,新基金却看起来更受欢迎?一方面是投资者存在“喜新厌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和销售渠道的动员有关。新基金发行远比老基金买卖给销售渠道提供更多的利益分成,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对新基金的宣传经常铺天盖地,对老基金的推荐则不显山露水。但相关资料的取得并不困难,投资者只要稍微有心一些,在许多股票软件就可以查阅到所有场内基金的走势及数据。如果再选择交易手续费较低的券商,就可以进一步控制成本,增厚收益。
笔者认为,如果投资者关注新基金的发行动向,提前布局相关的老基金,就会比较容易享受到“坐轿”的乐趣,实现更好的收益。特别是一些ETF基金的发行,完成募集之后快速建仓将会对相关老基金产生比较正面的影响,投资者可关注其募集动向,特别是募集结束的日期和募集规模,选择尚未充分表现的相关老基金进行提前布局,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传媒ETF、富国500、中证红利等;此外,科创主题基金持续热销,场内存在大量折价交易的科创主题基金,投资者也可结合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关注,如科创配置、科创银华等。
当然,投资者在“坐轿”的同时也要谨防不小心变成“抬轿”。特别是一些LOF基金,在市场狂热的状况下,场内交易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溢价,导致短期投资风险的出现。场内基金过度溢价必然导致套利资金在场外申购,再转换成场内份额卖出,促使场内交易价格向净值靠拢。以前述的智能汽车为例,在连续走高大幅溢价之后,本周四开始出现大幅回落。即使新基金才刚开始要建仓,也无法抵御过高溢价的杀伤力。因此,对于这些溢价的品种,投资者即使看好也应先观望,等溢价降低甚至消失再考虑参与
老基金,新基金,抬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