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林晶:投科技成长不能只看P/E
摘要: 科技成长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主线机会,但是经过几波上涨,科技类企业估值高也成为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
科技成长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主线机会,但是经过几波上涨,科技类企业估值高也成为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如何客观分析科技成长企业的估值水平,理性参与企业成长?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林晶分享了自己的”秘诀“。
林晶表示,市场上说估值高主要是从P/E的角度,但是简单的P/E并不能准确衡量所有科技股的估值。对于处于不同产业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股,它表现出的业务特征和财务特征都是不同的,对应到股票的投资策略和估值体系也应当有所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股如何做到“因材施估”呢?林晶给出的方法如下:
处于萌芽期和起步期的产业,企业往往还在投入摸索,尚未有规模化收入体现,或者收入已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由于早期研发和市场营销费用的大量前置投入,基本没有利润,这一时期的投资有点儿类似于早期的PE/VC,不能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更多采取的是P/S、P/MAU、P/GMV、甚至空间等测算方式。
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已经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由于渗透率很低,可以预测未来持续的高速成长性,这一阶段估值往往更多采用P/S、P/OCF等,比如全球的SAAS标的都是这样估值的。
处于稳定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行业格局相对清晰,公司经营业绩也比较稳定,估值体系和传统行业就是一致的,比如用P/E、DCF等。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估值体系并不相同,如果单独只看P/E,容易出现夸张了科技股的整体估值水平。
林晶也强调,客观上来看,在经历了过去近两年的大涨之后,科技股的估值水平确实是在略高估的状态。经过其内部测算,很多龙头公司已经达到了未来2-3年后的合理市值区间。这也是说明市场越来越有效了,对于确定性的市场共识度很高的优质公司,投资者将更远期的现金流折现回来,因此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预期收益率。
那是不是高估的科技股就一定要远离呢?林静认为也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比如一些龙头公司虽然已经达到了未来2-3年后的合理市值区间,但他们可能还会衍生出其他赛道,更多的发展空间。对这种龙头股公司我们也愿意去长期持有,分享他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资料显示,林晶是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在华夏基金有多年研究积累,在科技成长投资方面,有深厚积淀。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林晶参与管理的基金在其任职期间均实现正收益,其中,华夏创新前沿自她2018年1月17日任职以来已经实现收益翻倍,期间收益率为105.20%,年化回报为33.98%,而且华夏创新前沿今年上半年、近一年、近2年收益均位居同类型基金前茅,获得三年期晨星、银河双五星评级。
林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