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华鑫基金:国内化学发光企业面临较好发展机遇
摘要: 在体外诊断行业(IVD,Invitrodiagnostic)发展早期,生化诊断类项目占据最主流检验市场份额。
在体外诊断行业(IVD, In vitro diagnostic)发展早期,生化诊断类项目占据最主流检验市场份额。随着免疫诊断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技术更新快、检验精确度越来越高,免疫诊断类产品市场份额已超过生化诊断类产品,成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IVD细分类别。
在免疫诊断领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凭借高通量快速检验性能、极高的灵敏性,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成为免疫诊断领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欧美发达国家,化学发光已经基本完成对酶联免疫的替代,占免疫诊断90%以上市场份额。
据行业调研沟通,2020年【中国化学(601117)、股吧】(601117,股吧)发光国内市场规模约300-400亿,增速约10%-20%。从中美行业市场空间对比看,中国化学发光人均检测数量还有明显增长空间。其增长驱动力包括:1)对酶联免疫的替代:化学发光的检测精确度更高,对医务人员的操作体验更友好。2)临床病人持续增加:现在化学发光的主要检测病人集中在住院病人,而中国的百万人手术量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3)诊断时点前移:现在化学发光项目覆盖了越来越多门诊病人和体检人群,有利于疾病早期发现和控制。4)化学发光成本降低:现在中国企业的部分原材料还依赖于进口,如果技术进步完成进口替代,将有利于行业整体成本下降。
化学发光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规模壁垒和营销壁垒。其产品技术横跨微电子、高端机械、生物医学等学科,开发周期长,流程工艺复杂,对具备核心技术的复合型科研人才储备要求较高。规模壁垒主要体现在其试剂需要在临床大样本中不断改善,所以先发优势很重要;其次,生产规模大的企业试剂成本能有更好控制。营销壁垒主要体现在化学发光需要器械进院、检验科和临床科室对品牌认可,后期需要提供专业化跟踪服务。
化学发光行业的重要看点在国产企业能否进一步完成进口替代。目前以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为代表的进口企业占据中国化学发光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他们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各地有较完善经营网络,推动了国内化学发光行业的发展,也显着提升了国内临床检验的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企业在化学发光中低端市场有一定份额,近年发展迅速,正逐渐向高端市场迈入。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较大,国内学科发展较快,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同时,国内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更有效率,在医院服务沟通方面更加及时,有望在仪器和试剂端实现一定程度的持续替代。(专栏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 赵伟捷)
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