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基金公司发布2023年策略:“复苏”是主旋律
摘要: 互联网12月23日讯(记者张明江)2022年已进入尾声,在年度视角下,2023年A股行情如何演绎成市场“最关注”。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2023年策略报告,“复苏”及“成长”板块被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看好
互联网12月23日讯(记者 张明江) 2022年已进入尾声,在年度视角下,2023年A股行情如何演绎成市场“最关注”。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2023年策略报告,“复苏”及“成长”板块被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看好,而“复苏”无疑是主旋律。
“复苏”是主旋律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通过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发展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鑫元欣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李彪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看点,在于通篇强调提振市场信心,并从三方面回应市场关切,提振市场信心。第一,进一步明确国企和民企关系。第二,进一步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第三,确保房地产平稳发展。“信心重于黄金”,春江水暖鸭先知,相信随着市场信心的改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未来将显着回暖。此外,会议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期后续针对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政策将陆续出台,明年国内消费或将得到明显提振。同时,会议还强调了科技创新和发展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对科技自强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各项支持政策预期也会陆续出台,国内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大有可为。
本次会议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后续市场风格将如何演绎?李彪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同当前市场的一枚信号弹,为投资机会的演绎指明方向,待后续细分行业政策实际落地,将推动市场未来走出长期向上的行情。
金鹰基金倪超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政策路径更加清晰。目前已经发生的事实是,我们的地产以及地产政策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宽松,包括地产三支箭的出台,供给侧方面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宽松,后期可以期待的是在需求侧的方面,不管是利率层面还是首付比率层面,可能后面都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放松,对于我们明年经济修复会有正向的向上拉动作用。我们对2023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持积极的态度,主要基于在国内方面我们随着各种稳增长经济政策的出台,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整个经济会重新进入向上的通道。流动性层面,特别是海外流动性层面,美国的加息周期或即将结束,对于全球的股票市场来说,都可能会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从结构性投资机会方面,我们关注经济修复和科技成长这两条主线。
中金基金副总经理、权益部负责人邱延冰认为,A股市场现阶段估值相对合理,市场系统性风险相对较低,且流动性持续宽松,短期虽然持续震荡,中长期仍存在丰富的结构性投资机会。2023年或将是投资者重拾信心的一年,权益市场投资表现或较为乐观。
对于2023年配置策略,邱延冰建议,可把握“复苏”与“成长”两个方面。既可关注疫后复苏和估值修复相关的消费、医药、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又可把握高景气成长行业、前瞻新兴趋势,在新能源、计算机等行业中寻找机会。具体到投资板块,邱延冰认为,线下经济有望重启。参考国内2021年第一季度和海外2021年第二季度的复苏期间,各个行业的细分销售表现,预计2023年伴随线下业态的复苏,包括白酒、餐饮、酒店、景区、医美等消费方向或具有更高弹性。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2022年的A股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但2023年最大的确定性无疑是发展经济。”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及经济复苏,上市公司2023年盈利将迎来改善,而当前股债风险溢价(ERP)高于一倍方差,估值存在修复空间,A股整体处于“顺风”位置,将重点关注盈利增长确定性较强的医药、消费等行业,以及拥有政策支持红利的新能源、芯片等科技创新行业。
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武幼辉认为,行业配置方面主要看好三大方面:一、以消费和地产为代表的政策优化受益者。由于海外和中国存在较多的不同点,基于A股的历史数据,我们计算不同板块的股价对疫情风险和地产风险的弹性,从而观察疫情和地产风险减弱的背景下不同板块的受益程度。从数据上看,防控优化利好消费,地产放松利好地产链,而食品饮料是二者受益的交集。但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疫情和地产修复的复杂性,以及经济修复的弹性有限,未来半年仍然存在较多波折的可能性,因此在投资上应该适度逆向。从经济修复的三阶段来说,相关板块会经历估值修复(政策信号)——盈利继续磨底(新增病例和死亡上升的阶段)——盈利修复的过程。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制造。经济增长的弹性有限且会有所波折,意味和经济相关的行业会出现一定的修复,但并不能成为全年持续的主线,部分需求稳定高增的行业仍然值得底仓配置。展望明年,相关的负面因素将会明显缓解。与此同时,当前新能源相对回撤的幅度已经接近近年来最高水平,而估值也处于今年来最低水平,意味其胜率和赔率都较高。三、以安全为主题的自主可控。二十大提出安全与发展并重,利好自主可控和高端制造。从业绩的兑现度来看,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军工>半导体>信创。
港股及债市展望
对于港股,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从数据来看,港股估值相比A股更具吸引力。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港股公司代表多数国内最顶尖的龙头公司,前两年制肘的因素已逐渐褪去,看好港股长期估值回归。
赵宪成认为,关于2023年投资机遇,基于政治、经济、风险溢价和估值多因素,过去一年多的政策系统性风险释放已近尾声,随着疫情褪去后,中国经济终将走向复苏,叠加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转机,港股行情有望走出新局。影响因素方面,一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是否会进一步超预期鹰派;二是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盈利的复苏状况能否如愿在疫情放开后,在三四季度迎来拐点;三是中央决策层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能否维持下半年以来较为宽松的态度。
赵宪成认为,港股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三方面,第一,如果通胀超预期,不排除美国收紧节奏继续超预期,从而美国长端利率进一步上行,再压制港股的估值;第二,若美国经济最终走向衰退的话,对港股企业盈利和资金的风险偏好也将造成扰动;第三,如果中美关系再起波澜、大国博弈冲突加剧的话,外资主导的港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
赵宪成认为,港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还是显着的。观察港股市场,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动性冲击阶段。过去一年多,由经济基本面下行、疫情和低于按局势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使得港股大幅杀跌。第二阶段,流动性冲击结束、估值修复阶段。可以看见海内外资金重新流入,这个阶段往往南下资金会占主导。第三阶段,经济修复,重回基本面驱动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外资主导,龙头公司估值会跟海外市场看齐。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港股市场的主升浪。我们认为,港股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债券市场方面,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裴晓辉认为,利率债方面,要把握波动中的机会,经济在明年初或仍在筑底企稳的阶段,基本面偏弱、货币政策保持呵护状态,利率大幅上行不利于经济的修复,但年初又可能有比较乐观的经济增长预期和政策发力的空间,利率品种在多种交易逻辑交织之下会有交易性机会;另外,在稳增长发力、财政节奏前置的年份,流动性一般会先保持充裕的状态,可以关注曲线做陡的机会,长端利率保持相对谨慎;明年二季度之后,随着疫后经济复苏的高度、房地产政策的效果逐渐明朗化,需要关注这些基本面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得货币政策有边际调整的可能。信用债方面,经过11-12月债券市场的调整,信用利差大幅走阔,从当前整体来看,信用债的配置价值凸显。不过当下理财赎回的后续影响尚未完全过去,信用债配置的节奏需要考虑负债端的稳定性。在品种上,目前相对更看好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这两类品种由于流动性较好,在本轮调整中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但未来优质资产仍然稀缺的状态不会改变,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平复,当前超调的品种利差有较大的压缩空间。信用风险多点散发可能会是未来的常态,当前高信用等级主体也都有较为可观的息差,因此信用下沉的策略风险回报比可能并不高。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整体来看,我们对2023年的整体经济有充分的信心,但经济的修复大概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仍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因此2023年央行大概率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的政策基调。对于债市来说,收益率回升“道阻且长”。我国经济已经逐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债券收益率中枢亦随着GDP增速中枢缓慢下移。因此尽管2023年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好于2022年,但我们认为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更有可能从底部缓慢震荡回升至新的平台区间。而且正如之前所说,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要正视可能的困难,在经济修复仍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债市的表现亦可能出现反复。另外,2022年影响全球经济的通胀因素可能在2023年逐步淡出。我们认为通胀并不会成为影响2023年债市的关键因素。
修复,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