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第十一季|国泰基金刘嵩扬:投资长跑需要“钝感力”
摘要: 钝感力,或者说是一种适度过滤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保持冷静和理性。它并不是忽视重要信息,而是一种选择性关注,能够帮助投资者过滤掉无关紧要的噪音,专注于那些真正影响投资的核心信息,
钝感力,或者说是一种适度过滤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保持冷静和理性。它并不是忽视重要信息,而是一种选择性关注,能够帮助投资者过滤掉无关紧要的噪音,专注于那些真正影响投资的核心信息,从而做出更为长远和稳健的投资选择。
而身处投研前线的公募基金经理又如何理解和践行“钝感力”?面对难以预测的市场波动,投资人又如何在这场投资长跑中保持定力,铺好缓冲情绪的安全垫呢?
这周,国泰基金固收团队基金经理刘嵩扬和我们一起来到一家老上海本帮菜馆,做客深夜食堂。桌上的笋干红烧肉、豆腐油面筋和咸肉菜饭还散发着热气,窗外缓缓低垂的夜幕为室内的推杯换盏洒下一抹温馨和静谧的底色。
【基金经理的钝感B面】
“做投资就会面临不确定性的定价和抉择,很多时候你无法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从业超过10年的刘嵩扬表示早已和不确定性和解,正如他大学时期在数学课专业所学的贝叶斯分布,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但对于变化和波动,刘嵩扬并没有选择亦步亦趋,他自认为会更“迟钝”,更多情况下还是会坚持根据自身的知识框架来做出判断,因为这会给他足够的自洽。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嵩扬是独断专行的,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彷徨焦虑,关注外界信息和他人的评价。
他补充道:“尤其是当市场变化和自己的判断不相符的时候,这种迷茫是非常考验人的。”在他的同事魏伟眼中,刘嵩扬是聪明而敏感的人,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和大环境的风吹草动。
刘嵩扬自己也会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钝感力。“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拓展能力圈,去接收和处理外部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飞速变化的市场,还是要相对坚守自己的内心。”
【投资长跑中的钝感策略】
刘嵩扬喜欢将管理基金的过程比作一场长跑。他希望做到:“涨的时候能多涨一些,跌的时候能少跌一些,每天都能领先市场一点点,长期就能比平均水平高出很多。”
他的策略始终坚持Beta中性,通过信用债挖掘、期限利差和个券利差的波动,来抓住长期获得Alpha的结构性机会。正如刘嵩扬自己贴上的标签——“高性价比,不求拔尖,追求回撤可控。”
而业绩表现也印证了刘嵩扬这种“钝感”策略的有效性。不论是短久期受欢迎的过往,还是在整体偏好长期限资产的当下,这种策略都斩获了出众的全市场排名。
但钝感并没有磨平刘嵩扬在投资上的“棱角”,他始终都清楚地明白自己投资的原则和底线,并持续践行着。在他看来,净值波动很正常,其中市场原因造成的波动基本可以接受,但若是出现信用危机,便会踩到红线。
2022年年末理财产品破净赎回潮也给刘嵩扬所管理的固定收益产品带来了剧烈的波动,但他认为这就属于短期非市场化或非基本面变化引起的波动,是可以凭借投研能力来正确识别风险。最终刘嵩扬勇敢地在这个位于较高价值区间的时点选择了加仓,事后来看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蓄力的磨底期如何面向未来做投资决策】
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也是刘嵩扬在讨论中强调的重点之一。在他看来,2024年的宏观经济整体还处于静待温和复苏的蓄力期,需要等候V型反转的场景出现,而且地方化债的背景下的供给受限和居民风险偏好的下降,都和当下产品收益率不及预期存在一定的联系。
同为国泰基金固收团队基金经理的魏伟也表达了相似的分析观点。她指出,信用债资产目前位于利差相对较低的区间内,挤压了利用信用债创造超额收益的空间。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更需要关注自己现金流的稳定性,避免高杠杆对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而对于没有房贷压力同时相对厌恶风险的普通投资者,魏伟指出做投资需要想清楚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资金安排,比如有多少需要随时申赎的灵活资金,和多少可以用于更长期的投资。同时,也要做好预期管理,在整个存款和保险等收益率下降的大环境下,清楚地认知到基金产品能提供的收益率潜在分布区间,这样才能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波动,也有助于改善基金的持有体验。
刘嵩扬和魏伟作为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也针对债基投资给出了他们的经验之谈。刘嵩扬指出,债券基金的购买既不适合做太多的择时,也不适合做长时间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择时可能导致利息的损失,另一方面债券基金在长期会与存款、保险等资产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但整体上持有债券基金期间,“快乐的时间会多于难过的时间”。
窗外的灯火逐渐点亮了这座城市的轮廓,交谈的话语伴随着笑声在夜色中回荡,仿佛为这次深夜食堂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王若云
刘嵩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