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改名也救不了市 公募“择市”镜花水月

    来源: 赢家财富网 作者:佚名

    摘要: 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改名或许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表明基金在选时上就能变得更加主动。从涉及资产看,实际上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变更名称的358只主动型股基中,截止到二季度末,其平均仓位达到88%,实际上只有45只基金的仓位比例低于80%,工银瑞信涉及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最多达到580亿元。原因之三是机制所限,基金很少会通过仓位的大幅主动管理来获取超额收益。

      过去一个月,股票型基金批量改名潮席卷各大基金公司,起源在于2014年8月8日起实施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8月大批股基采取了转型混合基金的应对策略,使得该政策对存量基金的影响有限。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改名或许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表明基金在选时上就能变得更加主动。

      经过名称变更之后,偏股基金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混合型基金已经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目前主动股票型基金由原来的474只萎缩为114只,而混合型(偏股混合+配置混合)基金数量一举达到834只。最终市场将形成两类混合型基金,其中的一类是老的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0-95%仓位居多,而另一类是仓位为60%-95%的变型混合型基金。

      有些评论认为,剩余股票基金提高股票仓位下限后意味着有些基金要被动加仓,从而为股票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稍微看一下数据便会知道这纯属臆想出的利好。从涉及资产看,实际上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变更名称的358只主动型股基中,截止到二季度末,其平均仓位达到88%,实际上只有45只基金的仓位比例低于80%,工银瑞信涉及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最多达到580亿元。但对于将来新发的产品来说,股票型基金或许仍然会成为一个主力方向。

      对于证监会要求股票基金提高股票比例上限,市场中有许多声音并不理解,认为这会进一步绑住基金经理的投资手脚,让基金在股市下跌中无以避险。这在6月中~7月中的股市大跌中更被凸显。高仓位的股票基金在下跌中净值普遍亏损严重。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么?是否放开基金的投资比例限制,基金就能做到根据股市涨跌来增仓减仓了?

      理想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从笔者对基金行业十多年投资行为的跟踪分析来看,大多数基金是不具备有效择时能力的,也就是无法根据对股市趋势的预判来进行增仓减仓。

      原因之一是提前判断股市涨跌极其困难,尤其是短时间的趋势涨跌。中欧基金总经理窦玉明最近在一次报告会上说,从业21年,没有见过真正能高抛低吸的人。笔者前一阵时间与许多资深基金经理作交流,在投资决策链条的选时-行业配置-个股选择上,即使是业内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也自认为,最难也最没有把握的就是选时。其内在原因是,选时与选股的内在逻辑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专注做选股的基金经理很少能在选时上也表现出色,反之亦然。

      原因之二是大到做不了。即使有些基金具备主动减仓的意识,但资产规模庞大时,减仓的过程也就是下跌或加速下跌的过程。对一个庞大到以万亿计的基金行业来说,整体减仓就意味着股市下跌,想先于股市下跌减仓是不可能的。基金行业整体上可以说是不具备择时能力。

      原因之三是机制所限,基金很少会通过仓位的大幅主动管理来获取超额收益。既然这十分困难,做错的概率比做对的概率高,那么追求相对收益排名的基金很少会冒风险在仓位上大增大减。

      也就是说,也许从个体上来说有少部分基金经理具备主动择时能力,但从全行业角度来看,整体上不具备择时能力。这一结论既适用公募基金,也包括号称以选时著称的私募基金。事实上从整体上来看,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也就是在机制上能提供一些主动选时的激励,另外操作灵活度大一些,但从整体上,也不具备显著的择时能力。

      那么有投资者会说,在大跌中混合型基金跌得比股票型基金少一些,难道不是仓位灵活更有优势的证明吗?整体上而言混合型基金之所以在大跌中平均亏得少,并非因为它主动减仓的择时能力,而是因为其平均仓位一直就低。但与此相对应的另一面是,上涨中混合型基金涨幅就是明显弱于股票型基金的。并不是混合型基金的选时能力就更强,而是其本身相对于股票基金来说就是仓位水平略低,风险略低,预期收益略低。

      私募基金在大跌中跌幅小于公募基金,也是同样道理。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平均收益超过30%,而私募基金则不到20%,并非私募比公募擅长选时,而是平均仓位一直就低。

      可见,所谓仓位的灵活性并不能实现下跌中主动避险,上涨时又主动放大收益的理想效果。因此对于高风险类别的股票型基金来说,提高股票仓位下限并不会显著地改变其投资行为,反而能够更清晰地标示出基金的风险特征。

      所以,提高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比例下限,实际上是让基金的风险收益标签更加清晰。对那些从前分类是股票型,而现在更名为混合型的基金,投资者也不应为其名所惑,还是得看基金本身投资究竟体现出怎样的行为特征。


    关键词:

    审核:yj22470 编辑:yj22470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