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市场“钝刀割肉” 部分对冲基金无奈“卖身”求生
摘要: “如同钝刀割肉,痛的绵延悠长”,一家知名量化投资私募如此形容上半年的A股行情。今年上半年,在“漂亮50”与“垃圾3000”的极端分化中,量化选股最近几年采用的反转、市值、成长等因子出现阶段性失效,加之
“如同钝刀割肉,痛的绵延悠长”,一家知名量化投资私募如此形容上半年的A股行情。今年上半年,在“漂亮50”与“垃圾3000”的极端分化中,量化选股最近几年采用的反转、市值、成长等因子出现阶段性失效,加之期指受限等原因,平均收益为-3.19%,其正收益占比不足10%,阿尔法策略在私募基金各策略中排名垫底。
受市场及业绩因素影响,量化对冲基金在上半年募资情况惨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型量化对冲在考虑“卖身”求生存,即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与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财务公司“联姻”,从而获得自营资金。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中小投资团队“卖身”求生存,正是国内量化投资经历一轮洗牌的缩影。在过去几年中,各种量化选股模型表现出惊人的超额收益,但今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及量化选股策略的整体业绩表现证明,即便量化投资的发展前景继续被看好,量化选股轻松赚钱的阶段也将成为历史。在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一批粗放型机构将被淘汰,而存活下来的机构将更加精益求精。
因此,量化对冲私募基金经历的,不只是业绩的痛。
量化对冲基金再遭“滑铁卢”
说好的无论涨跌都能赚钱,但今年量化对冲基金却还是遭遇了滑铁卢。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上半年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3.49%,其中股票策略今年以来表现最佳,收益达5.37%,而宏观对冲、管理期货和阿尔法策略收益为负。其中,阿尔法策略收益垫底,平均收益为-3.19%,其正收益占比不足10%,表现明显差于行业平均和市场指数。
阿尔法策略是国内量化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该策略利用基金管理人量化选股上的优势,寻找具有稳定超额收益的股票组合,并通过使用衍生品工具对冲市场风险来分离Beta,获得Alpha收益。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使得量化对冲基金拥有了重要的做空工具,国内的股票阿尔法策略由此得以发展。由于阿尔法策略不需要依靠对证券组合或大盘的趋势判断,而是追求对冲系统风险后的绝对收益,所以也被一些市场人士称为“无论大盘涨跌都能赚钱。”
事实上,阿尔法策略也曾展示过超强的赚钱能力。例如,从2012年至2014年底前,A股大盘持续低迷,创业板持续走牛,不少量化对冲基金的策略是买入一揽子高弹性的中小创股票,沽空大盘指数,因此业绩表现不俗。出众的业绩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促使一批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规模开始做大。不过,在2014年底A股的“二八行情”中,恰恰是大盘股涨,中小创股票跌,导致上述量化对冲基金被“左右打脸”,遭遇第一次“滑铁卢”。
与2014年底相比,今年上半年量化基金的日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家知名量化投资私募机构就坦言:“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对于量化投资来说是比较艰难的,其程度不亚于2014年底那段满仓踏空的时期。2014年底虽然整体冲击较大,但持续时间较短,而后市场反转迅速恢复,这如同快刀割肉,一下子不感觉到痛,真等知道痛的时候,也快过去了。而近期的行情对于大部分量化投资机构来说,同如同钝刀割肉,痛得绵延悠长。”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A股市场持续分化是一大重要原因。今年1月至6月,以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代表的价值蓝筹涨幅显著,上证50指数半年上涨11.5%,沪深300上涨10.78%,而同期以中证500指数以及创业板指为代表的中小盘成长股则下跌较多,市场中所有股票平均跌幅高达11.12%。在“一九分化”的极端行情下,量化选股最近几年采用的反转、市值、成长等因子出现阶段性失效。在一个“一九行情”的市场中要去精选股票组合并战胜大盘指数,对于参与抱团并集中持股的传统价值投资者来说有可能做到,但对于以覆盖面宽、持股分散、以统计特性取胜的量化选股方法来说,则很难实现。
知名量化对冲私募基金泓信投资表示,今年上半年,个股之间内部波动减小,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对量化模型而言,大盘的波动对选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股之间的波动。在一个分化较大、波动较大的市场,模型跑赢指数的概率较大;而在一个分化较小、波动较小的市场,模型超额收益效果则较差。上半年的投资环境显然是后者。此外,格上研究中心认为,期指受限也是阿尔法策略业绩不佳的一大原因。
中小团队“卖身”求生存
受市场因素影响,今年证券私募募资普遍较难。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实缴规模缩水4903亿元。上半年收益整体不佳的量化对冲基金日子更是难过。一家知名量化对冲私募的销售负责人坦言,今年代销渠道募资相当惨淡,特别是3月份之后,代销渠道募资规模呈断崖式下跌。该人士说:“不光是我们,就连其他几家老牌私募也是如此。”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型量化对冲基金更是在考虑“卖身”求生存。某私募中介机构负责人透露,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量化对冲机构已经初具规模,团队也有二三十人,但今年由于策略失效,部分此类公司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困难。“就好比一个孩子好不容易长到了小学阶段,现在一下子又要回到婴儿阶段。”
因此,一种新的趋势正在量化对冲私募基金行业出现——回归自营。上述私募中介机构负责人表示,就其近期接触的一些案例来看,一些量化对冲团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与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财务公司“联姻”。对于量化私募团队而言,通过上述方式获得自营资金,再利用配资等形式加杠杆做大规模,从而解决生存问题。对于“买方”而言,较为成熟的量化对冲团队拥有丰富的金融工程经验以及曾经生效过的策略,这些亦为他们所需要。但是,面对强势的“买方”,目前量化对冲团队的议价能力并不强,有的成熟团队甚至以5倍的PE就将股权卖了。“现在,大概是优秀团队股权最便宜的时候了”,该人士感慨。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一些量化投资团队“卖身”求生存之际,一些擅长主动投资的传统老牌私募却在布局量化投资。例如,和聚投资今年接连备案多只量化产品,鸿道投资今年也备案了鸿道天元量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鸿道投资量化投资总监杨云光此前对媒体表示,量化投资是战略方向,未来大有可为,所以成立了单独的量化产品线,并非主动投资的辅助。
知名量化投资机构富善投资表示,从国外历史看,2006年之前,美国量化交易的发展仅仅存在于少数投资团队,其交易量对市场的影响较小,但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美国证券市场30%以上的交易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股票市场,从大盘研判到自动选股,再到资金和风险管理,均由计算机完成。而在中国,虽然量化交易经历了2015和2016年比较迅猛的发展,但总体的体量以及占比相对海外来说还是很小,相信经历多年成熟市场有效检验的量化投资一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
“洗牌”量化投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中小投资团队“卖身”求生存,正是量化投资经历一轮洗牌的缩影。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量化选股模型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小市值因子、反转因子等,表现出惊人的超额收益,但今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及量化选股策略的整体业绩表现证明,即便量化投资的发展前景继续被看好,量化选股轻松赚钱的阶段也将成为历史。在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一批粗放型机构将被淘汰,而存活下来的机构将更加精益求精。
事实上,尽管上半年量化投资哀鸿一片,但一些优秀团队精细改进选股模型,最终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例如,知名量化投资机构艾方资产相关负责人就透露,其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优化选股因子,对于今年取得较好业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公司目前仍在积极招募相关技术人才,扩充人工智能投资团队。无独有偶,泓信投资亦在近期表示,人工智能的好处是不断自我进化,根据数据不断优化模型,捕捉市场机会。泓信量化模型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学习最新的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对参数的权重进行调整,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到6月已经基本完成了“进化”。
富善投资认为,量化选股的在A股市场未来的发展有两大方向:一是量化基金将走向精细化、差异化、多元化。对于模型的精细改进、多样化数据源的充分挖掘、持仓组合的动态优化将引领量化选股方法的新方向;二是纯粹量化方法和传统主动投资方法论上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将传统主动投资经理的经验积累模型化、抽象化,提高个股覆盖的广度;另一方面,利用IT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协助主动投资经理提高个股研究的深度。
量化,投资,对冲,基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