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争打绩优基金牌
摘要: 近期,多家公募纷纷推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打造“爆款”产品,单日首募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羡煞众多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以来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之前多家以专户、子公司等通道为主的小公司开始
近期,多家公募纷纷推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打造“爆款”产品,单日首募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羡煞众多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以来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之前多家以专户、子公司等通道为主的小公司开始逐渐发力权益投资,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和新基金“卖得动”,部分公司开始打起绩优基金牌。上海一家银行系公募的多位员工最近在其微信朋友圈大力推荐公司旗下某只绩优基金。数据显示,该产品近6个月涨幅逾20%,跻身同类产品前1/10。而在此之前,该公司以机构业务为主,旗下权益类产品多为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据记者了解,为了发力公募权益类投资,该公司去年以来大力招募研究总监、股票研究总监等多名高级投研人员,上述绩优基金的基金经理正是此前不久从保险机构挖角而来。
该公司人士表示,作为次新型中小基金公司,倘若旗下没有业绩出众的产品,很难吸引投资者申购,所以,公司打算以此为突破点,逐渐树立权益类投资品牌。
另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多只新基金发行火爆,但小公司权益类产品仍然十分难卖。由于去年踏准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的行情,该公司旗下部分产品表现优异。“尽管在去年底的调整中,基金净值有所缩水,不过排名仍相对靠前。公司有意把这几只产品作为重点对象去宣传推广,不过也要看后期基金经理的操作表现。”该人士说,小公司即便有绩优产品,但吸引的申购量仍然不大。一方面,因为投研资源有限,即便某只产品短期业绩优异,但保持中长期业绩稳健仍有难度;另一方面,小基金公司缺乏品牌积累,很难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还有小型公募人士坦言,虽然去年公司有一只基金业绩表现不错,但也是“独苗”,很难复制到其他产品上。“这只基金原来由一位投研实力颇佳的基金经理管理,积累了一定的业绩。后来该基金经理离职,公司便有意把这只产品打造成品牌产品,所以,一直选择公司投研能力最好的基金经理来管理。”
除了招募绩优或知名基金经理加入、短期踏准市场风格等原因造成业绩突出,有一部分公司大打绩优牌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例如,华南一家小公司过去主要以非公募业务为主,近年以来开始逐渐发力公募业务。去年该公司旗下一只基金业绩表现十分优异,引来部分基民申购。随后借着绩优产品品牌,公司又相继发行了多只权益类系列产品,首募规模和业绩均令人满意。不过,研究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发现其表现平平,公司整体投研能力亦相对弱小。据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旗下多只绩优产品其实均由背后股东方“指点”,基金经理只是挂名而已。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基金公司想要把业绩做上去实属不易。首先,搭建投研平台花销较大,需要较多投入。其次,吸引、招揽绩优基金经理加入,以及做好公司治理、留住投研人才等,均是难题重重。虽然近年来多家小型基金公司开始发力权益投资,但能真正做出成果的并不多。
公司,基金,产品,业绩,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