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基金固收团队:2021年需关注信用收缩风险,货币政策或进一步收敛
摘要: 临近春节前,企业接连爆发信用风险事件,这或预示了继2020年信用市场风险频发后,2021年的信用市场依然不平静。
临近春节前,企业接连爆发信用风险事件,这或预示了继2020年信用市场风险频发后,2021年的信用市场依然不平静。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截至2月7日,共有10只债券违约,涉及总金额81.69亿元,已发生债项评级下调、未按时兑付本息等信用债券违约事件50起,远超2020年同期的3起违约事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不断,叠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将让债券市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从社融数据看信用扩张的拐点已现,2021年尤其需要关注信用收缩的风险。”东方基金固定收益部就债券市场表现研究分析道。
尤其关注信用收缩风险
今年1月最后一周,央行因“月末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连续净回笼到期逆回购资金,周内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就达4705亿,导致1月末银行间资金利率飙升至数年来高位。
对于央行持续回收流动性,东方基金指出,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房地产调控措施的一部分;二是年初信贷需求旺盛,需要抑制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三是货币政策为股市“泡沫”降温。
实际上,临近春节仍进行大额净回笼较为少见,已超出市场预期,从而引发市场关于资金面持续收紧的担忧,股债商均出现下跌。
此外,2月第一周合计有41只利率债累计发行,总发行规模3186.39亿元,到期932.30亿元,净融资额2254.09亿元。其中,22只为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总发行规模1600亿元。
在东方基金固收研究团队看来,可以从两大技术视角解释近期的资金紧张,其一为财政资金投放错位,其二为结汇派生存款并消耗超储,以及南下资金增多。
东方基金固收部研究团队认为,由于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仍在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上,我国经济恢复形势良好,前期信用事件、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等任务也基本告一段落,央行可能到了适时退出流动性支持,将工作重心再度转向宏观稳杠杆的时期。
“今年春节前央行应对资金面上可能会维持紧平衡。”东方基金进一步指出。
总体而言,东方基金认为,今年宏观环境“经济修复,政策退出”的基本特征已经基本成为市场共识。
“首先,基本面延续渐进修复特征,国内外经济仍存在渐次修复、小共振可能。其次,CPI、PPI等反映的通胀压力不大。再者,稳宏观杠杆率成重心,防风险压力加大,但今年名义GDP增速预计较快,有助于阶段性稳定宏观杠杆率。最后,融资条件弱化,紧信用背景下提防债务风险暴露。从社融数据看信用扩张的拐点已现,2021年尤其需要关注信用收缩的风险。”东方基金固收部研究团队分析称。
资金面表现仍为关键
在央行持续的“动作”导致银行间资金利率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央行投放不及预期致资金面极度紧张,同时波及信用债市场。
根据东方基金团队研究,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短端出现了十分显着的调整。
从中短期票据中债估值收益率曲线来看,AAA评级3年期、5年期分别上行13BP、12BP,AA+评级分别上行9BP、1BP,AA评级分别上行8BP、6BP。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1Y上行20-30BP,6M上行35-50BP,3M上行50-60BP。
城投债收益率同样整体上行,中低等级表现弱于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但调整幅度不及利率,信用利差有所收窄,等级利差、期限利差均出现压缩,短端压缩幅度较大。城投债的三大利差同样以压缩为主。
对此,东方基金指出,央行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操作导致了近期的调整,2月开始资金面的表现仍然是关键。
“1月29日央行初现维稳的意图,自2月开始净投放,资金的波动性有所收敛,后期收益率可能在调整之后偏区间震荡。政策‘不急转弯’背景下,前期低点和高点被突破都存在难度,如果通胀持续上行,则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收敛,操作上需要转为防守。”东方基金表示。
其进一步指出,“对于信用债,目前高评级主要受资金面因素影响,交易情绪占主导,中低等级市场情绪虽有所缓和,但资质较差主体融资仍然未见明显改善,对信用风险仍需关注。”
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央行,东方基金,资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