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私募悲喜交加 “一哥”被捕造富神话破灭
摘要: 对于私募来说,过去的一年可谓悲喜交加。凭借上半年股市的良好态势,私募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过亿的产品瞬间被秒杀。不过没踩准点的私募则是备受煎熬,由于赶在高点介入,有产品从成立到清盘仅仅生存了20天,创下
对于私募来说,过去的一年可谓悲喜交加。凭借上半年股市的良好态势,私募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过亿的产品瞬间被秒杀。不过没踩准点的私募则是备受煎熬,由于赶在高点介入,有产品从成立到清盘仅仅生存了20天,创下史上最快清盘纪录,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旗下产品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清盘之痛。
但对于私募行业来说,最大的新闻还在于造富神话的破灭。2015年底,驰骋私募界多年的“一哥”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抓,其管理产品5年来累计收益率超过4000%的神话,最终被证实不过是“故事会”。
关键词一:被捕
曾经的“私募一哥”、“股神”徐翔被抓可以说是这几年资本市场上最震撼的事件,没有之一。从17岁只身带着3万元闯入股市,到赫赫有名身家几十亿的资本大佬,徐翔作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的重要成员,投资风格极其彪悍,以“稳、准、狠”见长,也因此被封为“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掌舵的泽熙投资一直都是证券私募界的神话。泽熙旗下产品收益持续大幅领跑市场,其中收益最高的泽熙3期5年来累计收益率超过4000%。多年投资“断崖抄底”、“火中取栗”的敢死队手法令市场啧啧称奇。去年三季度的大调整,其也能减仓躲过,全身而退,被市场认为是“神”一般的存在。而2015年11月1日晚,徐翔等人因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侦工作仍在严格依法进行中。
点评:该事件引发的地震随之而来,多位与徐翔相关的人物相继失联,徐翔概念股也从云端跌入泥潭,一时之间遭到资金的抛售,纷纷跌停。徐翔的造富神话由此破灭。
关键词二:扩容
大行情来临,扩容的不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膨胀速度更快。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2217只,认缴规模4.79万亿元,实缴规模3.82万亿元。其中17371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后新设基金,认缴规模3.13万亿元,实缴规模2.50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43.09万人。截至2015年底,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在在20亿元以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3257家,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有273家,管理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90家,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有85家,有直逼公募基金的趋势。
点评:私募增加得快,淘汰的也多。由于去年三季度市场的非理性调整,证券类私募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共1589只,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且提前清盘的占清盘基金总量的比例高达43%。广东巨牛投资旗下的巨牛-天子期货1号最惨,从成立到清盘只用了短短20天,清算时累计净值(分红不投资)仅为0.55元。
关键词三:失联
随着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不少成长的烦恼。截至2015年11月,基金业协会共办结143件(次)涉嫌违规的私募案件。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类型表现为公开宣传、虚假宣传、保本保收益、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此外,11月23日,基金业协会公告了一份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包括华天国泰、中融坤瑞等12家私募。12月中旬,基金业协会又发布第二批失联私募机构公告,包括深圳红福等4家私募。同时,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一批失联私募机构最新反馈情况,8家私募被公示为失联机构。
点评:2015年12月16日,《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这将为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的募集、操作等行为作出规范,未来私募基金的发展将会有规可循。
关键词四:转公
在一个行业干得风生水起之后,胃口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此前一直是“公奔私”,而2015年这种情况则发生了逆转,私募基金开始褫夺公募基金的地盘,私募基金发行公募基金变为现实。2015年3月,私募大佬上海景林资产斥资7000万元入股长安基金,持股达到25.93%;4月,债券私募北京鹏扬投资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设立鹏扬基金,拟任股东杨爱斌持股占55%;9月,上海凯石益正资产也提请设立凯石基金,陈继武、李琛分别持股96%、4%;12月,上海重阳投资也提请设立重阳基金,重阳战略投资和重阳投资控股分别持股75%、25%,成为私募设立公募的标志性事件。
点评:分析表示,私募发展壮大后想做公募,核心原因是扩大品牌效应,改变盈利模式。据了解,自公募业务资格面向资管机构放开以来,证监会对私募机构开展公募业务持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这为“私转公”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五:举牌
去年底的“万宝”大战,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发了市场对于“野蛮人”“敲门”的思考。其实,去年最早开启“野蛮人”模式的公司并不是宝能系,而是私募基金经理崔军。去年12月,上市公司新华百货披露,崔军近日通过旗下两家公司再度增持新华百货2%股份,致其持股比例上升至32%,取代原先的物美系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这一行为也直接导致了公司原第一大股东的增发计划胎死腹中。崔军的做法似乎激发了市场的兴趣,去年几乎成了私募举牌元年,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成为站在上市公司门口的“野蛮人”。
点评:不管是私募基金还是其他资本大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都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不仅为市场投资者提示了哪些公司估值偏低值得关注,更为有关公司更加重视完善股权结构提了个醒。
关键词六:对冲
由于去年市场的起伏较大,量化对冲基金成功躲过大调整,左右逢源,成为去年年中最耀眼的明星。私募基金抓紧机会也大力发展这种产品,尊嘉投资、朱雀投资、博道投资、大岩资本等私募都将量化对冲、尤其是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作为发展重点。上半年成长股牛市波澜壮阔,4月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为其发展带来契机。但随后中金所多次限制股指期货交易行为,对量化对冲基金造成冲击,收益下滑。
点评:三季度的大调整使得股指期货受限制,也影响到量化对冲私募的发展,现在有的量化对冲私募转去商品市场,有的转向海外,但更多的还在静待破局。
基金,投资,清盘,2015,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