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未来数月沪港通将吸引更多多头交易基金

    来源: 中国证券网 作者:石贝贝

    摘要: 中国证券网讯高盛股票交易部董事总经理马智萍9日发表观点认为,随着一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系统及规则的进一步改进升级,2015年预计将有更多的多头交易基金登陆沪股通。实际上,接受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调查的基金

      中国证券网讯高盛股票交易部董事总经理马智萍 9日发表观点认为,随着一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系统及规则的进一步改进升级,2015年预计将有更多的多头交易基金登陆沪股通。实际上,接受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调查的基金公司中,超过一半表示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内采用这一渠道参与国内交易。

      沪港通的启动让国际投资者在进入中国股市时更加便利。过去不能直接入市的国际对冲基金,积极参与北向交易的沪股通,是沪港通顺利启动的其中一个因素。

      去年11月也是上海股市自2006年年底以来表现最佳的一个月,使得这一类投资者群体在沪股通相对缺位更加明显。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近期调查显示,与对冲基金不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香港多头交易基金已通过沪股通购买上交所上市股票。尽管已制定了一个针对欧洲注册基金的快速申请流程,但只有少数卢森堡注册的共同基金获准参与沪股通。

      马智萍认为,多头交易基金并非对上海市场缺乏兴趣。他们继续利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去获得投资A股的个别配额,这是外国投资者在沪港通启动之前直接入市的唯一途径。仅仅在去年12月,中国外管局授予九家外资机构逾10亿美元的净投资额度。从2014年1月至12月,QFII计划扩大了35%,而RQFII也扩大了90%。这两个计划现在提供累计约117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是沪港通允许最高额度480亿美元的两倍多。

      随着对中国股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一个新的直接投资渠道,多头交易基金为何不使用沪港通?

      马智萍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结算所的角色、受益所有权的规定尚不清晰以及股东权利的实施。市场普遍预计,大部分的问题会在未来数月予以解决,使沪港通成为对这些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基金管理公司意义重大,因为中国在全球股市参考指标的权重仍然不足。中国占全球GDP的12%以上,在全球贸易中也占有相当的份额,但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仅占2%多一点,主要因为中国A股还不是这一全球参考指标的一部分。

      尽管全球基金公司去年增加了对中国的配置,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敞口依然不足,特别是在很可能受益于改革措施的行业板块,包括可能从沪港通和其他举措中看到更大升值空间的金融板块。

      对中国而言,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对其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A股市场一直以散户为主,散户占每日成交额和持股量的80%以上。这意味着相对国际市场,A股市场更具投机性和波动性——近期股市的波动可见一斑,包括1月中旬创下的六年最大单日跌幅。

      马智萍称,多头交易基金的投资决策取决于基本面,并将其资产权重与某一特定的指标尽量保持一致,其资金更具“粘性”,换手率较低,这转化为较低的市场波动率,并最终形成一种更加注重相关基本面和较少投机的投资文化。

      A股市场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也将使IPO市场受益,股市可引入更多的流通量,股价也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股票的潜在价值。

      马智萍还认为,除了解决沪港通某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港交所还升级系统及规则,支持卖空和保证金交易。另一个潜在的有利机制是消除对投资者、经纪商和存管机构的操作障碍,即在卖出交易前必须把股票从托管商转移到经纪商的规定。这些机制的成功关键在于制订与全球最佳实践一致的规则。让多头交易基金更容易地使用沪港通,从中获取更多的直接资金流,将是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基金,交易,投资者,中国,股市

    审核:yj2247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