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再超百人,因何4月后离职数骤降?两新规要求阻挡离职脚步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6月21日讯(记者黎旅嘉)今年来基金经理的变动时有发生,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更是牵动人心。上半年即将结束,自年初以来,业内不断传出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

      6月21日讯(记者 黎旅嘉)今年来基金经理的变动时有发生,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更是牵动人心。上半年即将结束,自年初以来,业内不断传出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如崔莹、董承非、葛晨、周应波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来自75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的117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从年内基金经理离任的现象看,也呈现出一些显着特征。其一,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中小公募整体离任数量更多;其二,基金经理“奔私”出现了新变化,加盟平台型私募机构成为最优选择。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大潮与市场的周期有关,部分基金经理会选择在市场底部震荡时加盟私募机构,以谋求更好发展。不过,随着近期一系列新规的发布,年内基金经理离职意愿料出现回落。

      多因素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下降

      自年初以来,基金经理离职的消息不断传出。离职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这其中,包括“顶流”基金经理中欧的周应波、兴证全球的董承非、农银汇理的赵诣等。此外,还有去年基金亚军宝盈基金的肖肖、去年大集合公募化产品冠军中金公司的韩庆、国泰基金老将杨飞、银河基金老将神玉飞、博时基金“医药一哥”金葛晨、华安基金的名将崔莹等等。

    药品,医药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年内已有来自75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的117位基金经理离职。公告可见,基金经理离任多为“个人原因”。其中,金鹰基金、博时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年内离职基金经理各4人,为离职经理人数最多的基金公司。这一数据相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去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128位,涉及84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

      纵观公募行业发展,在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的年份,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往往较多。不可否认的是,年初至今市场环境相较此前更为复杂,权益类基金短期业绩更是堪称“惨淡”,那么,为何年内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较去年同期反而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基金经理离职主要集中于一季度,4月份后基金经理离职数骤降。进一步而言,4月以来仅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28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而5月以来离职基金经理更是仅为19位。相较一季度降幅明显,其中1月离职基金经理就多达27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离职数量的下降或与4月1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有一定关系。《办法》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

      此外,5月20日,证监会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规定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上述规定或许是抑制4月1日后基金经理离职的一个关键因素,由此4月1日也成为基金经理离职的“分水岭”。

      年内基金经理离职现新特征

      进一步从年内基金经理离任及去向上看,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其一,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中小公募整体离任数量更多;其二,基金经理“奔私”出现了新变化。

      事实上,传统大型基金公司相比于小型基金公司具有明显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而大型基金公司在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相对优厚待遇留住人才。相较而言,中小型基金公司中,除少数几家基金公司依靠激励机制和差异化竞争实现了稳定发展,绝大多数中小基金公司针对人才流失现象依然无解。

      此前,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就认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基金经理品牌效应对购买基金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中小基金公司的突围还是要靠业绩,相应的中小基金经理对业绩的容忍期限就更短一些。因此,这些公司人才流动更频繁也是正常情形。

      此外,与此前几轮“奔私”潮相比,年内基金经理“奔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往较多基金经理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公司、品牌和团队。而本轮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后则往往选择加入成熟私募。

      例如,今年1月,华安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崔莹离职,随后与基金业内多位同行共同创立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随后,在兴证全球基金工作接近10年的董承非正式“奔私”,加盟老同事杜昌勇、王晓明的睿郡资产。

      2月,被冠以“医药捕手”之称的博时基金葛晨宣布离职并加入平台型千亿私募高毅资产。

      5月,前易方达顶流“固收+”基金经理林森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引发市场关注,随后其加入上海勤辰。

      “过去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单干,即自己创立私募基金,既当老板又当投资经理。这种模式在私募行业发展初期非常有效率,但随着公司规模增长,投研资源不足、风控体系缺位、管理工作分散投资精力等问题便会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直接加盟平台型私募机构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有业内人士表示。

      理性看待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人事变动时有发生,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往往更受关注。尽管基金经理离职呈现高频趋势,但还是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不要盲目做出投资决策。

      一方面,基金经理的人数,近年来随着公募规模快速上升而大发展。从公募基金规模来看,2018年底达到13万亿元,2019年底15万亿元,2020年底20万亿元,2021年底以来一直稳定在25万亿元上方,4年多来规模接近翻了一倍。在此背景下,基金经理人数,在2018年为1443人,目前为3026人,4年来则翻了一倍多。随之而来的是,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也同时增加。

      另一方面,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30日,行业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到254位。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超过两位新聘基金经理上岗。

      例如,日前汇安趋势动力股票基金增聘单柏霖为基金经理。公告显示,单柏霖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工程学硕士研究生,5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任华融证券研究部权益研究员。2020年7月加入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一职。但是其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未有数据显示。

      而行业新人层出不穷,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

      此外,从个人与平台关系的角度来看,优秀的基金经理与优秀的公司平台始终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个别基金经理的离任,事实上并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对团队价值投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更加有限。

      那么,在基金经理离职后,对于此前管理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是去还是留?

      天天基金就强调,对于基民而言,若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观察两点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其一,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如果是公司内部调整,影响不大;如果比较认可原来的基金经理,不妨赎回后继续关注他的后续动向。其二,观察新任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和投资策略,可以给新基金经理四五个月的“考察期”。

    关键词:

    基金经理,基金公司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